漣水縣場北村有“三寶”
蟬鳴扯著長調掠過洪澤湖支流,漣水場北村的芡實塘里已漾起層層綠浪。場北村黨總支書記劉勇戴著草帽站在水閘邊,看清水順著溝渠漫進田壟,褲腳沾著的泥點被熱風一吹,泛起白花花的鹽霜!澳懵勥@水汽,都是甜的!”他抹了把汗笑道,眼底映著連片的青碧——那是芡實的圓葉,是大蒜的青苗,是糞車駛過田埂揚起的塵土里藏著的好日子。
芡實塘里的“金豆子”
“那年夏天,嚴正威蹲在塘埂上數錢,手指縫里都漏著喜氣!眲⒂峦蛯嵦晾锶恿祟w石子,驚起兩只白鷺。2018年的暑氣還沒退,在外學技術的嚴正威帶著芡實種子回了村,50畝荒塘被他折騰得水花四濺。村里人路過總念叨:“這蘇州來的‘金豆子’,能在咱這野塘里活?”
答案藏在自流灌溉的水里。場北村西頭的水閘一抬,洪澤湖支流的活水便順著溝渠漫進塘,2—3天換一次水,高溫天還能邊進邊排,比別處電灌抽水省了力,水質還干凈。到了秋收,嚴正威的芡實畝產1150公斤,鮮貨賣到12塊多一公斤,毛利潤直逼1.4萬元。當時劉勇就召開動員大會,把賬本拍在桌上:“咱村的水,就是種芡實的命根子!”
村民們眼熱了,三個大戶陸續(xù)跟進種植。如今700多畝芡塘連成片,蘇州的訂單電話追著季節(jié)打,大戶們的純利潤能到5000元一畝。劉勇踩著水埂查苗情,褲腳濕了半截:“明年要破2000畝,再上個打米機,做深加工,自己包裝了賣!”
大蒜地里的“紫疙瘩”
“今夏的蒜田,比去年密了三成!”劉勇蹲在合作社的大蒜地里,手指掐著飽滿的蒜薹。2024年初,村合作社挑頭種了76畝大蒜,選的是從徐州宿羊山鎮(zhèn)引進的好品種,就著北緯33—34度的沃土,長得紫皮溜圓。
“可不是瞎種的!彼_記事本,里面記著去徐州4次的筆記:“人家的黑蒜能賣高價,咱就得學技術!痹嚪N時,劉勇天天守在田里,看墑情、測肥力,收蒜時一算賬,純利潤19萬多,合作社的社員們拿著分紅,笑紋里都沾著蒜香。
如今的蒜田,社員們分片管著,灌溉用的是芡實塘流過來的活水,追肥用的是有機肥!磅r蒜收了就給蘇南的訂單戶送去,剩下的曬干存起來,冬天再賣干蒜,一份地掙兩份錢。”劉勇扒開一株看根系,白須纏滿了肥土,“合作社就是要帶著大家抱團干,讓地里長出的不只是大蒜,更是底氣!
糞肥車里的“循環(huán)經”
正午的日頭正烈,3輛糞污運輸車從養(yǎng)雞場駛回,車斗里的糞水泛著發(fā)酵的味道。“以前這東西臭得能熏跑蚊子,現在可是香餑餑!眲⒂卵劾锿钢。
為了治污又增收,村里成立合作社,開回8輛運輸車,給周邊40多家養(yǎng)雞場、10余家養(yǎng)牛場運糞污。25元一噸的運費,企業(yè)補15元,養(yǎng)殖場出10元,單輛車每月純利潤1萬—2萬元,7月到9月高峰期能掙2萬多元。“這些糞水拉去綠金豐環(huán)能公司,做成有機肥,正好肥了咱的芡實塘和大蒜田,一水兒的循環(huán)!”
司機老王跳下車擦汗:“劉書記說了,這車輪子轉得越歡,咱村的錢袋子越鼓!避嚩防锏募S水晃悠悠,映著天上的云,也映著村部墻上的賬本——今年以來,這生意給村集體增收不少,連帶著田土也越來越肥。
夕陽把芡實塘染成金紅,劉勇站在新修的曬谷場邊,看社員們翻曬蒜干,聽糞車回村的馬達聲!皥霰贝宓南奶,就該這么熱鬧!彼统鲆(guī)劃圖,指著“2000畝芡實”“大蒜深加工”“有機肥生產線”的字樣說。晚風里,滿是莊稼生長的聲音。
■記 者 劉 華 王 舒,通訊員 喻 敏 王朵朵